智慧景区是智慧旅游的分支,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衍生出来的全新理念。2014年为“智慧旅游”元年,同时也开启了景区的智慧化建设。截至2016年底,全国景区景点数量达到22万个。其中,A级景区超过7000家,国内共有250家旅游景点被评为了国家5A级景区。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,景区必须顺应时代发展,与新技术接轨,打造智慧+景区,才能拥有市场,吸引游客,获得盈利。
目前,智慧景区的发展主要采用技术+的方式,充分运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互联网、物联网等新技术,促成景区更新迭代。从对象而言,智慧景区以游客和景区为中心进行工作的开展。
游客是景区收入的来源,是景区的主要服务对象,游客体验则是对一个景区形象的考核指标。因此,智慧景区围绕游客体验,在入园、游览、线路、营销等各方面都“改头换面”,旨在为改善游客体验,让游客做到轻松出游,免于信息、交通、购物、住宿等方面的困扰。具体来说,景区采用了<票务系统>、导览系统、数据分析系统等软件设施,同时使用闸机、触摸屏一体机、手持检票机等硬件设施,全方面打造无障碍体验。
从景区而言,智慧+的理念在于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,其中成本包括员工开支、工作效率等,收益则从门票经济扩展至周边经济,延长产业链。举例来说,单个景区为节省成本,首先就得考虑用机器替代人工,投入少、效率高。票务系统的在线销售渠道和闸机检票,则从票务端减轻了景区压力,数据分析中心自动统计数据、生成财务报表,则是在数据上节省了大量人力开支,且数据更清晰准确。
智慧景区的发展是多角度的,除开服务对象角度,还可从内容建设上进行划分。从内容上而言,智慧景区表现为智慧服务、智慧管理、智慧营销。但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,智慧景区的大致方向都是一样的,便是与新技术、新行业结合,景区更智能化、信息化。
既然对景区的智慧化建设现状有了一定了解,那么是否能对景区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一定预测呢?
第一,从单一游览景区向综合性景区发展。
传统景区是单一游览性质的,智慧景区则是对景区进行升级包装,向历史文化体验游、生态旅游区、专项特色旅游区等方向发展。更加多元的产品、丰富的产业链,能满足更多游览类型的需求,提升景区的盈利空间。
第二,以景区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的目的地扩展。
单个景区很难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,并且景区属于单次消费,如今很少会有人专门来体验一个景区,多是抱着游览整个区域的心态。举例来说,就好似如今的特色产业小镇,单个景区投资大、运营难,何不报团取暖形成特色景区圈。既方便游客丰富游览体验,同时又增强了景区的服务能力。
第三,从浅层旅游向深层旅游转变。
前面提到,如今全国有非常多的景区,其建筑、设施、体验其实都大同小异,游客也多是走马观花式的旅游。这对景区而言则意味着价值浸入不够,很难靠游客口碑获得持续经济。智慧景区则需要加强自身的体验设计,从视觉、听觉、味觉、触觉等多方面深化自己的服务,提供特色项目或价值塑造,完成深度游览的转型。
目前,文旅结合已经出现苗头,景区应该借鉴这种形式,在景区+技术的硬性体验上融入景区+文化的感性体验,才是未来景区真正的智慧化建设。
继续浏览本文相关内容
微信扫一扫
抖音扫一扫